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参加高考,而对于其中的许多概念也并不是太清楚,这就需要大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毕竟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录取结果,那么高考录取类别定向和非定向是什么意思?有啥区别?录取类别有哪些?
高考录取类别定向和非定向是什么意思?
首先高考录取类别中的“定向”和“非定向”代表的是不同的录取方式。定向指的是高校针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特殊行业人才的政策,其中包括西部九省及农业、林业、地质、航海、能源、建材、气象、国防、军工、解放军等。而定向生还可以分为国防定向(国防生)和普通定向(地质、矿业、石油、军工、边远贫困地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
其次非定向指的是毕业后没有就业限制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去向是自由的,毕业后可以自主择业,其就业安排实行双向选择。非定向生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属于公费范畴,二者的就业去向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高考录取类别定向和非定向有啥区别?
1、培养目标不同
定向与非定向的主要差异就体现在培养的目标上,前者是为了给特定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工作岗位培育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毕业之后还需要回到考原单位继续工作。而后者则主要按照报考者的意愿进行培养,毕业之后自行决定去向,无需接收任何强制性的安排。
2、资金补助不同
二者在学生的资金补助上都有优惠政策,但是支持的主体却是不一样的,由于定向类考生的就读费用大多数是由定向单位承担,因此在读期间不能享受院校的奖、助学金补助。而非定向类考生由于就业去向是自由的,所以读研期间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助学金以及其他生活待遇的相关补助。
3、就业限制不同
众所周知定向生在入学之前就需要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的工作单位都是确定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但是非定向生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的就业去向是自由的,学校会发放派遣证和报到证,其就业安排实行双向选择。
4、录取条件不同
不仅如此,定向与非定向在招生的时候录取规则也是有区别的,毕竟招生的政策有明显的不同,定向生通常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如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且需要定向到特定的地区或行业。而非定向生在填报志愿时则不受特定条件和要求的限制,可以选择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报考,只要考生符合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
高考录取类别有哪些?
1.普通类
在高考中普通类是我们常见的划分批次,而这其中还包括其他细致的类别,例如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三个录取批次。提前批通常包括军事、公安、航海、消防、公费师范(医学、农科)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飞行技术等类型的本科招生。特殊类型批则包括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等类型的本科招生。常规批则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型批的其他本、专科招生。
2.艺术类
顾名思义这是为了艺术特长生专门设置的录取类别,而其中还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录取除了需要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外,还需要参加相关的艺术类专业考试。
3.体育类
高考将体育特长生也划分到单独的一个类别中,其中还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体育类专业的录取同样需要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和相关的体育专业考试。
4.特殊类型招生
该录取类别主要是针对特殊的学校和专业招生,其中包括自主招生、国防生、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定向就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生等。这些招生类别通常需要考生具备特定的条件或资格。
注明:以上信息均为参考,具体以官方数据和2024年实际情况为准!
由小编峻岭整理的文章高考录取类别定向和非定向是什么意思?有啥区别?录取类别有哪些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